合肥市第二届少儿曲艺大赛决赛在即

日期:2014-07-14  点击:1583  属于:本馆快报

 

 

 

      第二届合肥市少儿曲艺大赛的信息在合肥晚报刊登后,合肥市文化馆的报名热线异常火爆,各县、区文化馆、学校少年宫艺术社团经过初选,相声、门歌、小品、双簧、快板、评书、故事、课本剧等曲艺形式应有尽有,报送的名额是严重超员,至今还有家长不断打电话要求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参赛。为了鼓励和培养合肥地区的小笑星们,组委会决定把原定一场的决赛,改为两场角逐,时间定于7月19日(周六)上下午进行。

      位处庐阳区三十岗乡的古城小学,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农村学校,全校六个年级的学生合加到一起才200多人,仅有市区学校一个年级的学生多。但是,在庐阳区教体局的亲切关怀下,古城小学的少年宫艺术社团开办的是有声有色,他们自编自演的合肥门歌说唱“古城小学新面貌”唱出了留守儿童对学校和家乡的赞美与热爱。门歌是合肥地区的传统曲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可是,苦于传承人凤毛麟角,大赛艺术总监刘小黎知道这个节目后非常高兴,亲自到古城小学进行辅导。留守儿童们为了参加“少曲赛”推迟了与在外打工父母探望的时间,专心排练,他们在原有的单人锣鼓说唱基础上加上了葫芦丝伴奏、队形变化,增加了可看性。门歌主唱演员瞿福炎、周玮宸、刘慧玲三位同学只是二、三年级的孩子,但是大段的唱词背的是滚瓜烂熟,并且鼓点准确,孩子们说:我们要把在学校少年宫艺术社团学会的合肥门歌唱给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听。

      南门小学自编自演的课本剧“最后的姿势”取材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谭千秋老师舍身保护四位学生的感人事迹,在初选这个节目时我们来到排练场:明亮的教室,简易的课桌、严谨的教学、朗朗的读书声,我们仿佛又看到谭千秋老师上课的身影;刹那间地动山摇,惨叫声一片,美丽的校园瞬间变成一片废墟,一束红光照耀在谭老师坚毅的身上,他紧紧护住讲桌下四名学生,“最后的姿势”真是感天动地,小演员们每次排练都是流着热泪、捧着红蜡烛情景再现这段师生情、人间情。在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重温这段经历,无论对参演的孩子和观看的人们都起到了正能量的教育。

      经过初赛选拔的小选手们7月19日将进行决赛,我们祝愿小笑星们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欢迎广大市民带着您的孩子前来观看,过一个幽默欢乐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