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期而至。今年,合肥市围绕传统美食、传统医药和传统技艺首度开展“云上非遗”线上推广活动。本次活动重头戏:“非”你莫属国货潮――2020合肥非遗云直播6月13上午10时开启,活动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及安徽公共文化云的PC端、微信公众号、APP等多个终端平台进行全程网络直播。
近年来,在“全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基础上,合肥市非遗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进一步推进。
许氏诊脉
目前,合肥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121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包括庐剧、巢湖民歌、纸笺加工技艺和洋蛇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包括包公故事、刘铭传故事、火笔画、葫芦烙画、吴山铁字、钾明矾、抛头狮、庐州大鼓、门歌、庐州木雕、庐州吴氏船模、三河羽扇、纸扎工艺、紫蓬山庙会、吴山庙会。此外,合肥市还评审出8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完成了513项全市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普查。
云直播将呈现合肥特色非遗项目
香味四溢的石塘驴巴
风味地道的中式糕点、香味四溢的石塘驴巴、松脆可口的公和堂狮子头……非遗,其实一直在合肥人习以为常的儿时味道里。本次非遗云直播将呈现合肥特色非遗项目,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合肥非遗文化魅力。
合肥四大名点:麻饼、烘糕、寸金、白切
中和祥是三河古镇上有名的老字号,这家创办于清光绪年间的糕点铺,已经走过了110多年的岁月。施茂斌是中和祥的第三代传人,从祖父施道生和两个朋友一起开的一间小糕点铺开始,这家老字号的经营理念便一直秉承着店名中蕴含的意义。中即“中心”,和为“和气生财”,祥则是“吉祥、安康”。这是中式糕点往往还蕴含了糕点师对每一位顾客的美好祝福。
松脆可口的公和堂狮子头
公和堂狮子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以酥、松、脆、香为独特风味。用绿豆粉取代了面粉进行改进后的公和堂狮子头不仅没有改变风味,而且食材更为健康丰富。
“云上非遗”感受传统中医魅力
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国之瑰宝。传承人所承载的技艺、经验、文化记忆,是非遗保护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年遗产日非遗活动主题为“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在这次“云上非遗”活动中,合肥市非遗文化中心邀请到清介堂膏药、许氏诊脉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和广大网友一起分享传统医药的健康方法。
清介堂胡氏膏药
合肥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杨晨介绍,通过网络平台的深度介入,丰富非遗传承人记录影像的传播方式,展现传统中医的独特魅力,为观众深入了解非遗提供便利。
延伸阅读
6月13日, 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决定今年“遗产日”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口号是“非遗传承进万家 健康生活你我他”。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自2017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遗产日”设立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它在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20年前,海峡两岸的两位学者――余秋雨和白先勇先生几乎同时预言,大概在2020年左右,中华文化可以出现一个世界性的、范围相当广泛的复兴,这一预言当时让笔者很受震动并充满期待。当今世界,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四书五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史的经典学理在海内外广为弘扬。作为伴随人们世世代代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红山文化玉器、凌家滩玉器、岩画、陶器、商周青铜器、秦砖汉瓦、魏晋石刻、长城、故宫、雕塑、中国绘画、中国书法、宋代瓷器、明清家具、织染绣品、苏州园林、昆曲、京剧等,这些承载着中华审美演变史的文化遗存也是异彩纷呈、影响深远。
今天,作为生活在工业化、商业化时代的人们,有没有可能在享受现代文明所给予的物质便利、生活快捷的同时,还能留得住一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心灵老家。让生活成为文化的生活,让人生成为智慧的人生,自觉自然地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接力之中。让民间文化原野上采撷来的“非遗”之花,通过接力传递,开在心头,留在案头,愉悦心灵,丰沛生活,成为人们精神的永久慰藉与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