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颜色要调淡一些”……2月18日,走进位于巢湖市苏湾镇包坊村的尹元红艺术工作室,这里摆满了父女俩制作的树雕画、牛角画、秸秆画作品。记者看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巢湖树雕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尹元红正在进行树雕画的创作,尹元红的父亲、“巢湖树雕画”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尹修平站在旁边指点一二。
在父亲的引领下,尹元红一步一步进入了这个瑰丽的非遗世界。随着尹元红参加各类非遗展会的次数不断增加,她的眼界也在逐渐开阔。“传统技艺是需要传承,但唯有与时代紧密结合,不断创新,才能赋予树雕画新的活力。”结合自己美术专业的功底,尹元红这些年对树雕画的色彩、造型以及装裱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良。“传统的‘树雕画’以暖色调为主,我在创作中更多地运用一些冷色调,在雕琢中也追求细致化,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技艺日臻成熟的尹元红和父亲在守正创新的同时,秉持变废为宝、艺术相通的原理,又陆续研发出了牛角画、秸秆画等新产品。这些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尹元红无偿为农村妇女及剩余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让他们学手艺,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留在村里的很多妇女,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无法到厂里上班,我就尝试着将原先需要在厂里完成的工序,让他们带回家完成”。为保证质量,尹元红对工人逐项进行培训,逐户上门指导,按件计价收回。近年来,先后有600多名农民朋友投入其中,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
首届“合肥工匠”、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安徽省乡村工匠名师、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路上,尹元红收获不少“标签”。她的作品在国内外也屡获佳绩。但在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冲击中,作为非遗手工的一种呈现形式,巢湖树雕画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如何让非遗文化在当代更好地传承下去,成为她要面临的问题。为此,她积极投身于巢湖树雕画的推广和普及工作,通过免费培训技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展览,“非遗+研学”等方式,培养市民、学生对巢湖树雕画的兴趣与喜爱,让更多人走近传统工艺,走近非遗文化。让尹元红倍感欣慰的是,她的女儿王君玲,从小就对家传技艺很感兴趣,留学归来后她仍一心跟随母亲钻研树雕画技艺。“2023年获得“徽工奖” 金奖的牛角画作品《虾》她也参与了创作,这是母女的作品,更是文化的延续。”尹元红笑着说道。
从尹元红耄耋之年的父亲,到她学成归来的女儿,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是对尹元红一家三代始终不遗余力行走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路的最好诠释。而这份执着和热爱还在不断更新,“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将继续探寻和激活巢湖树雕画技艺的时代价值,让巢湖树雕画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尹元红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