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传龙魂!合肥非遗“舞”动罗马
当合肥的舞龙舞狮技艺跨越重洋,在意大利罗马的土地上绽放光彩,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的展示,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7月29日,结束了十余天海外教学的庐州年氏狮舞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福升回到合肥,接受合新闻独家专访。在过去的十余天里,他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在意大利罗马的土地上,播撒下中华文化的种子。
肩负使命:远赴万里 传播中华文化
这场跨越万里的教学之旅,早在数月前便埋下伏笔。今年5月下旬,年福升通过层层面试选拔,正式收到了本次海外教学的邀请函。为了迎接暑期这场特殊的教学,他在心里筹备良久,只为让远在异国的青少年们能真正触摸到中华文化的温度。7月17日,2025中华文化大乐园・意大利罗马营正式开营,年福升踏上了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土地。在罗马中华语言学校的教室里,他看到了学生们眼中对舞龙的好奇与向往,他的心中感慨万千。“我们漂洋过海来到这里教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希望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得以传承,在华裔青少年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这些孩子,虽然父母或者祖辈来自中国,但由于成长环境以当地文化为主,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极为有限。在年福升看来,如果这些孩子不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将是一种遗憾。
舞龙舞狮,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正是开启华裔青少年们了解中华文化大门的钥匙。在为期十天的活动中,来自中国的老师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项目。糖画、剪纸、花鼓灯、黄梅戏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一亮相,从多个维度为意大利的华裔青少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帮助他们构建起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罗马中华语言学校校长蒋忠华表示,这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呈现了一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也让大家再次感受到中华文化跨越山海、润泽心灵的巨大力量。
“中华文化大乐园”作为华文教育领域的重要品牌活动,是海外青少年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同时,2025年是中意建交55周年,在此之际,“意大利罗马营”活动的开展,更是促进中意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因材施教:克服困难,创新教学方法
初到罗马,老师们面临着诸多挑战。语言不通成为了首要难题,学生们大多使用意大利语或英语交流。尽管华裔青少年们具备一定的中文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准确传达教学意图仍需要老师们花费更多的心思。
在第一节课上,年福升带着华裔青少年们制作简单的舞龙道具,用彩纸制作小龙头,让学生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年福升在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教师已有十余年,教学经验丰富,但面对海外教学的特殊情况,也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比如说,年福升将中国传统的尊师重道礼仪引入课堂,要求学生们上下课时行抱拳礼。这一小小的举动,不仅让学生们学会了尊重师长,更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教学过程中,年福升发现这里的华裔青少年平时运动量都很大,但是在对舞龙的节奏和力度把握上却需要时间去适应。为此,年福升针对性地加强弹跳力训练,并制定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案。
“我们先从最基础的步伐开始教起,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节奏。然后再逐步增加难度,教他们如何配合,如何展现出龙的气势。”在教学中,他格外注重鼓励和引导,每当学生们有一点进步,都会给予热烈的掌声和表扬,这让课堂始终充满活力。
团队合作是舞龙舞狮的核心,年福升介绍:“舞龙需要大家‘变成一条心’,齐心协力才能让龙‘活’起来。”通过一次次练习,学生们逐渐领悟团队的重要性,配合愈发默契,龙身的摆动也从生涩变得流畅。传授精髓:技艺之外,更重文化根脉在教学中,年福升得知,不少华裔青少年不顾家长反对,坚持要学舞龙。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他深受触动。
舞龙分为举龙、摆龙、绕龙等。举龙时,要求学生们手臂用力,保持龙身的平稳;摆龙则需要掌握好左右摆动的幅度和节奏;绕龙则考验学生们的协作能力,需要大家相互配合,让龙身形成流畅的曲线。
除了传授这些华裔青少年舞龙的动作技巧,更注重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着力量、吉祥和权威。年福升向学生们讲解龙的形态特征,如“鹿角、驼头、兔眼、蛇颈、蜃腹、鱼鳞、鹰爪、虎掌、牛耳”,让学生们在舞动的过程中感受龙的神韵。
在学生中,年福升挑选了华裔少年黄萌昊担任“龙头”。年福升说:“龙头是核心,不仅要能力比较好、接受能力强,而且也需要比较能吃苦,才能带动整个队伍的节奏和方向。”
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年福升还将中华文化的其他元素融入教学中。在休息时间,他们会给学生们讲述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舞龙舞狮的习俗,让他们了解舞龙舞狮在节日中的重要地位。
7月25日,在意大利罗马著名的斗兽场前,学生们在这里共同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舞龙表演,吸引了众多当地观众的目光。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年福升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看到他们能够熟练地舞龙,感受到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不仅教会了他们技艺,更让他们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这才是最重要的。”
活动结束后,有不少学生表达了对老师的不舍,期待老师下一年能继续过去教学,他们也想要继续学习舞龙。
从合肥到罗马,这场跨越万里的教学活动,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承,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在中意建交55周年之际,通过舞龙舞狮这一载体,中华文化在罗马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在未来,这些在华裔青少年心中种下的文化种子,必将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架起一座连接中意两国人民心灵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