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256463

庐阳剪纸:一株特别的“非遗”之花

日期:2018-01-04  点击:2258  属于:基层动态

 

  

张爱源的剪纸作品

    中国民间剪纸源远流长,虽然处于江淮之间的合肥并不是剪纸的代表区域。但合肥剪纸却是一朵瑰丽的艺术奇葩。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在色纸上镂刻出千变万化的图案,让生活中许多人们熟悉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在纸上再现。

  不一样的庐阳剪纸和大部分的中国民间剪纸一样,庐阳剪纸有着许多共性,但作为江淮之间一朵瑰丽的艺术奇葩,它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庐阳剪纸是江淮农耕社会的产物,与时代息息相关,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关联,比如民间传统鞋花、枕花、窗花、帐沿、围裙、护袖、衣服、袜子等,反映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喜花(结婚时贴用)“鸳鸯戏莲”寄托“夫妻恩爱”之情;窗花“金虎送宝”则是期盼“生活富足、金钱遍地”;“八仙过海”“天仙配”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芸芸众生对理想的追求。其次,庐阳剪纸技法在合肥农村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剪纸的技法也比较单一。其中属于程序语言的“梳子状”和“锯齿状”技法使用最为广泛,其次为条状和网状的刀法。只用剪刀一种工具就能完成一幅幅生动流畅、天真自然、质朴大方、相从心生的作品。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传统手工剪纸技艺相对保持原始古拙、自然想象、随心所欲的韵味。最后,江淮之间的山光水色赋予庐阳剪纸以灵秀,淝水之畔的人杰地灵哺育了庐阳剪纸的精巧构思。庐阳剪纸作品寄托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其表现形式和手法,代表着剪纸艺术发展创新的方向,体现出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博大的艺术包容性。他们,代表了庐阳剪纸说起庐阳剪纸,就不得不说出生于1923年,2014年91岁去世的,号称“花大姐”的张爱源老人。张爱源是合肥市包河区骆岗镇民间艺人。他虽是男人,但人们却戏称他为“花大姐”。他自幼聪明伶俐,拿起剪刀能剪纸,拿起锈针会绣花,做衣服、鞋帽,扎灯笼、花船,手工艺活无所不会,无所不精。

  江淮之间的山光水色赋予张爱源以灵秀,淝水之畔的人杰地灵哺育了张爱源的巧思。他的剪纸作品风格变化多端,粗犷有力的有之,拙中见巧的有之,圆润细腻的有之。这些作品大者二三米,小不盈寸。他特别善于将图案作平衡处理,在匀齐中求变化。其作品在造型空间表露出流畅的艺术语言,能给人以变化无穷的感受,越看越耐看,令人回味无穷。张爱源的剪纸作品的特点是细、像、神。如《猫戏蝶》,猫身上的毛发细到根根可数,猫眼睛可见双眼皮,眼睫毛又细又长。在形“像”的基础上,作者捕捉猫扑蝶的瞬间神态,两只爪子直立向上,可见到猫平时缩在爪子肉垫的钩形爪尖已伸出。整个猫的神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创作的剪纸《喷龙》、《喜鹊闹梅》、《蝴蝶》等50多幅作品先后发表于《人民日报》、《安徽日报》、《文化周报》等报刊。他制作的彩灯获首届庐州灯会一等奖,设计的绣花鞋、枕套远销中东、东南亚等国家。而唐定兰应该是合肥剪纸的另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她出生于1925年,现已93岁高龄。唐定兰老人用一把剪刀,凭着心灵手巧,创作出许多生动活泼、寓意吉祥、反映时代精神的新作品。她的作品构图简洁、形象生动,剪口清晰,想象丰富。她剪下的人物、物品、花、鸟、鱼、蝶无不神形兼备,引人入胜。唐定兰老人剪纸题材常见为花卉瓜果、鸟兽鱼等。

  唐定兰剪纸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她能边剪边唱,绘声绘色。用一把剪刀,凭着心灵手巧,剪出的作品栩栩如生。现年65岁的葛崇云老人是合肥剪纸的另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的剪纸完全是靠自学成才。从小酷爱美术的他始终没有放下对美术的喜爱,爱上剪纸后,他心里最渴望的就是剪出一幅毛主席肖像。第一次,画样子他画了改,改了再画,画了一整天,就是担心样子画不像,剪出来不像。葛老家存的毛主席画像就有120多幅,2007年还在安徽名人馆展览过。在葛老的房间里就挂了三幅毛主席肖像剪纸。除此之外,葛老还创作了《三国人物》系列剪纸。这部作品耗时最长,三月有余。这幅长卷作品18米长,53位人物,包括刘备、张飞、关羽等,唯一的女性人物则是貂蝉,每一个人物都表情各异,连骑的马造型都不一样,张飞的霸气、关羽的潇洒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传承中发展作为一项“非遗”项目,庆幸的是,庐阳剪纸一直在传承发展,特别是2010年,合肥剪纸协会成立后,合肥的剪纸爱好者有了一个自己的家,一个自己的艺术交流平台。合肥剪纸协会成立几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剪纸爱好者。像葛崇云老人就在大杨镇老年大学、育新小学都开办了剪纸学习班,每周一节课教感兴趣的老人和孩子们学习剪纸。这些年来,只要有人向他请教剪纸方面的问题,他都会主动传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感受到这门艺术的迷人之处。而现在合肥多所学校也开展剪纸教学,将剪纸艺术有效地引进了课堂。目前,合肥三联学院已经开设剪纸专业课,学院也成立了剪纸协会。师范附小本部、逍遥津小学等多所学校已经开设常态化的剪纸课,剪纸艺术正逐渐在合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