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高新火炬小学沸腾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小学生们像过节似的,一个个挤到各类非遗展台前,好奇地盯着马派皮影戏、川剧变脸等表演,而最让小学生们追捧的是庐州吹糖人、庐州面塑等展位。这是合肥市2024“非遗进校园”展示展演活动中热火朝天的场面。
学生代表走上舞台,亲自拉起操作杆学着玩各种皮影,整个学校大礼堂的屋顶似乎要被掀翻。年已六旬的马派皮影戏省级非遗传承人马飞告诉记者,马派皮影戏这门技艺已传承130多年了,全盛时期多达24个皮影班子。上世纪50 年代,马飞的爷爷、大伯、二伯、爸爸和大哥都从事皮影,一家能拉起5个戏班。马飞6岁开始跟父亲学艺,11岁与爷爷登台表演皮影戏,至今已从艺40余年。
马派皮影的人物面部线条比较圆润,人物造型也更加灵活。唱腔上,也是通过黄淮两岸特有的“魔调”而展现。马派皮影通常由两个人表演完成,一人敲锣鼓镲,敲得有情节,唱腔也要唱出故事里的悲欢;一人后台表演,必须“两手操作百万兵”。在武斗戏中要四五个人同时激战,双手辗转腾挪。有时,马飞的一双手要操作八个皮影人的表演,一场戏下来,他常常汗流浃背。
皖风徽韵的安徽,科里科气的合肥……古朴而又现代的图案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在庐阳花布展台前,小学生们排着队,体验着在布上拓印出各种图案。
庐阳花布市级传承人蔡传龙介绍,安徽的挑花工艺过去主要流传于合肥、望江两地。合肥古称庐州,而望江古称雷阳,两地民间流行的挑花主要是白底蓝花。在此基础上,采用现代印花工艺,重新组合传统挑花图案,制成适合于衣饰、帘布、被面等实用的印花布,顺理成章地被称为庐阳花布。
精彩纷呈的皮影戏,传统舞狮表演,川剧变脸……五年级(1)班杨曼妮、周羽欣等小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好震撼,好神秘啊!”他们不停地鼓掌雀跃着。
人气最旺的展台当数庐州吹糖人了。传承人康夫利早早地拿出准备好的饴糖、竹签等工具。在他的巧手上,饴糖被拉成一根根细长的糖管,然后通过吹气、捏塑等技巧,变成了各种生动有趣的造型,有各种可爱的动物等,让人眼花缭乱。
福升堂龙狮团、徽帮裁缝技艺、庐州内画、庐州面塑、庐州古法制香、庐阳剪纸……小学生们把各个展位围得水泄不通,动手操作,在传统非遗展演中体验到快乐和美好。
据合肥市文化馆非遗办主任王进雨介绍,目前该市共开展了五次非遗进校园展示展演活动,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到平时只能在书本或者电视上才能看到的传统技艺和文化。(信息来源: 合肥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