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张极具特色、靓丽的名片。为传承非遗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2日上午,合肥市文化馆、合肥市非遗保护中心、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团工委、滨湖家园社区团支部、关工委联合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开设的第二课堂“青薪传承”青少年非遗实践项目2023年暑期班——三河羽扇开课。
三河镇历史悠久,羽毛资源丰富,自春秋时就有制作羽扇的工艺。据《唐书》记载,“其扇风缓而凉、体弱者用之,亦不伤风感冒。”三河羽扇制作是以禽鸟羽毛作为原材料,按照羽毛的自然花纹特征,精心整理分类,制作成品种繁多的羽扇制品。这种羽扇制品平薄,质软风柔,制工精致,式样美观,常被人们称为“清凉悠悠鸟毛扇”,历来广受人们的喜爱。
三河羽扇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经过分检、配料、清洗、染色、刷整、包角、绘画、装璜等14道工序才能成扇。课堂上,非遗传承人丁政权首先声情并茂地为大家介绍了三河羽扇的起源和发展,讲解其制作方法,并向孩子们展示部分成品。随后,志愿者为参加活动的青少年亲子家庭发放羽毛、木条和各种辅料工具。“这次主要教大家排扇工序,让小朋友在动手过程中更直观细致地了解三河羽扇的特性,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孩子们听得出神,迫不及待地参与到制作中来。在丁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历时一个多小时的制作,每个小朋友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最后,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精心制作的羽扇送给辖区的高龄、空巢、残疾老人,希望羽扇能为他们带去一份清凉。
手上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传统手艺的匠心之处,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给辖区老人送羽扇,更培养了青少年关爱老人的社会责任感,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关心关爱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