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
庐江新面貌
邱定宏
甲:表演一段相声。
乙:[唱] “有一个可爱的家乡,山美水美人更强;他就在安徽合肥东南方,铁路和高速路都通畅,科学发展多业兴旺,这个地方叫庐江”。
甲:嘿!都说庐江是个好地方。
乙:最近为了了解庐江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面貌,我特地到基层体验生活去了。
甲:那你都有哪些收获?
乙:我把所见所闻的点点滴滴都编写成文艺节目了。
甲:都编成什么文艺节目啦?
乙:顺口溜!
甲:噢!顺口溜。
乙:哎!这顺口溜你能说吗?
甲:什么?能说吗?告诉你,我不但能说顺口溜,而且是说顺口溜的专家。
乙:嚯!这位还是专家!
甲:这观众同志们都知道,不光观众同志们知道,就连那大唐诗人对我都有很高的评价!
乙:什么?你说顺口溜连大唐诗人对你都有评价呀!
甲:而且评价很高啊!
乙:请问这大唐诗人对你是怎么评价的?
甲:诗人说了:“X X同志真有才,顺口溜说得真精彩,口齿伶俐反应快,将来一定发大财!”
乙:这是大唐诗人说的?
甲:千真万确。
乙:是哪位诗人说的?
甲:就是我家隔壁那个姓“师”的人说的。
乙:姓师的“师人”哪?
甲:姓师的人不就叫“师人”嘛。
乙:那怎么又称“大唐师人”呢?
甲:他家就住在大塘埂上,“大塘师人”!
乙:这么个“大塘师人”哪!?
甲:不管怎么说,反正我能说顺口溜。
乙:那我要是说上一段顺口溜给你听听。
甲:那我就能一字不差地给你学出来!
乙:此话当真?
甲:不信咱们当场试试!
乙:好,根据我们庐江县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新面貌,我创作了这么一段顺口溜。
甲:好,你说吧!
乙:你注意听着:[慢说]“一说咱们庐江县,两袖清风干部廉,三条大道通天边,四面高楼真壮观,五业兴旺宏图展,六亲携手致富欢,七彩风光看不厌,八方宾客来不断,九九归一话巨变,十句你可说得全?” 就说这个!
甲:这个多容易啊。
乙:说慢容易。说快就不容易。
甲:说快的你给来来!
乙:好,你听着:“一说咱们庐江县,两袖清风干部廉,三条大道通天边,四面高楼真壮观,五业兴旺宏图展,六亲携手致富欢,七彩风光看不厌,八方宾客来不断,九九归一话巨变,十句你可说得全……”就说这个!
甲:就这个呀!太容易了! 乙:你先别吹,你给学学。
甲:这好办,你注意听着:“一说咱们庐江县,两袖清风干部廉,三条大道宽又宽,四面高楼宽又宽,六亲携手宽又宽,七彩风光宽又宽,八方宾客宽又宽,酒没喝多头不转,十句我都记得全!”
乙: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我这还没说完呢!
乙:你全错了! 甲:哪儿错啦?
乙:你怎么每句话后面都是“宽又宽”啊?
甲:我问你: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致富道路宽不宽?
乙:宽啊!
甲:通往汤池、同大、冶山等旅游景点的路宽不宽?
乙:宽啊!
甲:郭河镇现代农业示范田里的机耕路宽不宽?
乙:宽啊!
甲:建设新农村修的“村村通”大路宽不宽?
乙:宽啊!
甲:所以都是“宽又宽”么。
乙:有这么说的吗?
甲:我的每一句话里都有深刻的含义!
乙:可现在不是要你讲深刻含义,而是要你说那段顺口溜!
甲:说实话,不是我学不出来,而是你这段顺口溜太长了,能不能换一个短一点的?
乙:要短一点的?
甲:对了。
乙:好,根据咱们庐江县农民养鸡专家吕春林发展养殖业致富的事例,我编写了这么一段顺口溜。
甲:那你说给大家听听。
乙:你注意听着:“说吕大哥培养出优质土鸡,鸡香味美人人欢喜,科学饲养干出效益,他卖鸡卖蛋换回人民币。”说这个!
甲:[笑]
乙:你笑什么?
甲:这太容易啦,连三岁小孩听了都会说!
乙:是吗?
甲:你注意听着:“说吕大姐培养出……
乙;停!什么吕大姐?人家吕春林是个男的!
甲: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我们庐江县在三十年改革开放热潮中,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和单位,有蛋鸭养殖协会,有种粮大户倪合长,有为建设新农村作出示范的泉水村、百花村,……
乙:等等!现在不是听你介绍先进事迹,请你先说刚才的顺口溜。
甲:好,你注意听着:“说吕大哥养着一群拖拉机……”
乙:等等!
甲;又怎么啦?
乙:什么时候吕大哥养着一群拖拉机啊?
甲:啊!对,是“吕大哥开着一群拖拉机……”
乙:嗨!都乱了套了,你再听我说一遍:“说吕大哥培养出优质土鸡,鸡香味美人人欢喜,科学饲养干出效益,他卖鸡卖蛋换回人民币。”
甲:好,这下我搞清楚了,你注意听着:“说吕大哥培养出优质土鸡,鸡香味美人人欢喜,科学饲养干出效益,他卖鸡卖蛋又卖人民币。”
乙:啊?
甲:噢!换回人民币!
乙:吓我一跳啊!
甲:你看我说得怎么样?
乙:不怎么样,差点把吕大哥说成假币贩子了!
甲:这说错了不能怪我,而要怪你这段顺口溜太简单了,你要是换一段难度大一点的,绕口一点的,我准能说上来!
乙:这位总是有理。
甲:有水平的专家就喜欢难一点的。
乙:好!根据我县农民科学种田的事例,我又编写了这么一段,你注意听着:
“说张庄有个大老张,杨庄有个大老杨,俩人承包种粮忙,大老张因循守旧亩产几百斤老是不涨,大老杨优选品种亩产上千斤销路很广,大老张人力作业赶不上趟,大老杨机械化作业效益强。你说是张庄的大老张比杨庄的大老杨强,还是杨庄的大老杨比张庄的大老张强?”就说这个。
甲:这算什么呀,你注意听着:“张庄有个……”请问张庄那位同志他贵姓?
乙:姓张!叫大老张。
甲:好,你注意听着:“张庄有个大老张,杨庄有个……”请问杨庄那位同志他贵姓?
乙:姓杨,叫大老杨!
甲:好,你注意听着:“说张庄有个大老杨,杨庄有个大老张……,
乙:啊……
甲:“俩人到城里把课上……”
乙:什么到城里把课上啊?
甲:为了科技兴农,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最近县里领导请来专家在城里举办农业科技讲座,你知道吗?
乙:我知道啊!
甲:知道你怎么不去啊!
乙:我……我去不去你甭管,快把顺口溜说出来!
甲:不就是一段顺口溜吗!你注意听着:“说张庄有个大老张,杨庄有个大老杨,俩人承包种粮忙,大老张因循守旧亩产几百斤老是不涨,大老杨优选品种亩产上千斤销路很广,大老张人力作业赶不上趟,大老杨机械化作业效益强。你说是张庄的大老张比杨庄的大老杨强,还是杨庄的大老杨比张庄的大老张强?”(结结巴巴地说完)
乙:瞧你这费劲的样子!
甲:你看我说得怎么样?
乙:这段就算你蒙上来了!
甲:什么叫蒙上来了?应该是说上来了!
乙:就算你说上来了。
甲:怎么样?专家嘛!
乙:什么专家!你要是把下面这段顺口溜说出来,我们大家才承认你是专家。
甲:说话算话!
乙:一言为定!根据我们庐江县每年大搞农业水利兴修的壮观场面,我又写了这么一段。
甲:好,你说吧!
乙:[贯口]“说水利工地红旗飘,万人挑土干劲高;党员挑,群众挑,领导干部带头挑;男的挑,女的挑,夫妇俩人一起挑;老的挑,少的挑,年青力壮抢着挑;高的挑,矮的挑,不高不矮更要挑;胖的挑,瘦的挑,不胖不瘦争着挑;你也挑,我也挑,改革重担大家挑;年年挑,坚持挑,挑出庐江新面貌。”就说这个!
甲:就凭这段顺口溜你想难倒我呀?没门!你听着:“一说咱们庐江县……”
乙:错了! 甲:怎么错了? 乙:那是第一段!
甲:那咱们重来,你注意听着:“说吕大哥培养出优质土鸡……”
乙:又错了! 甲:怎么又错了? 乙:那是第二段!
甲:那咱们再来!你注意听着:“说张庄有个大老张……”
乙:停!!! 甲:怎么啦?
乙:看来他是说不上来了!(对观众)
甲:你以为我真的说不上来啊?
乙:就凭你这记性,甭说讲顺口溜,就是连说话我看也很困难!
甲:我要是说上来了怎么办?
乙:你要是说上来了,那我们观众同志们一定为你热烈鼓掌!
甲:好!你注意听着:[贯口]“说水利工地红旗飘,万人挑土干劲高;党员挑,群众挑,领导干部带头挑;男的挑,女的挑,夫妇俩人一起挑;老的挑,少的挑,年青力壮抢着挑;高的挑,矮的挑,不高不矮更要挑;胖的挑,瘦的挑,不胖不瘦争着挑;你也挑,我也挑,改革重担大家挑;年年挑,坚持挑,挑出庐江新面貌!”
乙: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