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256463

做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品味

日期:2018-05-08  点击:2240  属于:艺术欣赏


 
文化建设位列国家提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大

建设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其竞争力就主要体现在文化品质和生活质量上。近年来,包河区区委、区政府围绕“中国梦”的主题,致力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大对文化工作的关注和投入,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并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径,以文化品位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以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推动城市发展。

文化丰富旅游内涵

    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当地历史文化的延展与集聚。有了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就会提高城市知名度,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最终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

 为安徽省第一城区,包河区重视发挥文化的作用,从文化上寻求突破,以实现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在推动文化和旅游结合的过程中,包河区注重发挥自身文化特色,打造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并注重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经济的互动融合,把无形的文化力量转变成现实的城市竞争力,把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紧密结合,丰富文化旅游资源,营造城市建设新亮点,增加经济工作中的文化含量。包河区是 “春色滨湖”文化旅游节的主阵地。在连续举办了五届的合肥市“春色滨湖”旅游节中,包河区做到年年有新意。在旅游文化节中,融观赏新、参与性、娱乐性于一体。今天,“滨湖春色”旅游文化节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合肥经济圈范围。其中,大圩葡萄节已经成为合肥周边经济效益最好和最具影响力的节庆品牌。大圩镇还从地域资源条件的实际出发,计划开发更多的乡村节庆品牌。包河区还以地域范围内的历史文化名人载体,举办相关名人文化节,形成地区文化品牌。如为纪念南宋文学艺术家姜夔还精心打造了“赤阑桥文化节”,通过挖掘和弘扬姜夔文化,策划包装赤阑桥文化,以赤阑桥历史文化为载体,以群众性文化为主题,联合社区单位、文化团体,送上内容丰盛,形式多样的文化大餐。包河区充分发掘开发旅游资源,依托旅游文化优势,让包河区的民间民俗文化获得充分展示的舞台。许多沉寂多年的民间民俗文化再次复苏并日渐繁荣。

    2006年,大圩镇成功申报了“安徽省民族民间文化之乡”。2008年,又成功申报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此外,包公街道包河社区在省八艺节中荣获“十大文化特色社区”、望湖街道盛大社区荣获“全国先进社区文化社区”光荣称号,在全区创建了典型和示范,树立了文化标杆。

随着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包河区推出的特色旅游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到乡下。游客们吃农家饭,尽情体验农家乐,欣赏古朴的民间文化活动,不仅感受到回归自然的乐趣,更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亲和力。

文化塑造宜居城市

   文化氛围的好坏浓淡,直接影响到城市市民素质、城市文化品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形象的优劣。近几年,包河区积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切实加强文化名品打造力度,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着力形成覆盖全区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实现文化资源的全社会共建和全民共享,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的素养,让包河更宜居。

    2010年以来,包河区以重大节庆活动为载体,每年精心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近百场,其中包括新春文化庙会、“五一”幸福家园文艺演出、“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快乐周末”进社区、“舞动合肥”舞蹈大赛等文艺演出。包河区以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群文事业的朝气与活力,并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推出了多场高质量的精品演出,打造一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如包河区合唱节、“书香包河”读书节、少儿经典诵读、幸福家园、快乐周末、企退文艺节等文艺演出,并在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中赋予了廉政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等多个内涵,触及到了更广泛的文化活动层面,开拓广大群众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包河、建设包河的热情。其中,美湖社区发起的邻里节等特色节庆文艺演出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以各街(镇)为单位选送家庭参赛,通过演身边人、唱身边事表现亲情、爱情、友情、邻里情,弘扬家庭美德,营造和谐氛围。合唱节则为声乐爱好者提供展示的平台,促进机关群众文艺的广泛开展,展示当代青年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采,让群众文化花开遍地。图书馆则陆续开展读书进社区活动,在基层村居设立图书流动站,将书香送至包河每一个角落。

近年以来,包河区不断转变观念,创新实践,从由宣传、文化部门牵头,有关部门抽调文艺骨干,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到带动草根文化,将部门承办广场文艺演出的形式延伸到群众自发,让广场文艺演出深入群众、扎根群众,引领广大文艺爱好者主动走上舞台“唱主角”,形成宣传文化部门主办文艺演出和群众自发演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格局。如淝河镇黄镇村的“再回首”红歌队巡回演出,盛大社区的笛子队、老官塘社区的二胡队让观众在娱乐之余受到教育,获得熏陶。

市民的文化素养、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无形资产。提升市民素质,重点提升市民文化素养,规范行为,弘扬社会正气和文明新风。在系列文艺活动中,市民素质在不断提高,安宁、和谐、宜居的城市在逐步形成。在培育城市人文精神中,城市文化的凝聚力逐步形成并不断提升。

文化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为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居民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包河区不断加大文化惠民的力度。目前,全区各街镇、村居都有规模不一、人数不等的文艺表演队伍。每逢重大节庆,文艺团队竞相献艺,并积极参加区、街镇、村居的各类文艺演出活动,对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良好效果,群众投身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辖区群众文化氛围浓厚,文化活动正逐步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包河区充分发挥 区、街镇、居村“三级”文化网络作用,指导优秀文艺团队建设。目前,全区9个镇街共有文艺队伍包括黄梅戏队、模特队、健身舞蹈队、花船队、狮子队、二胡队、笛子队60余个,其中重点打造的精品艺术团队近20支队伍。在对村居文艺团队进行文艺指导的同时,包河区积极为这些团队提供展示的舞台,提高这些文艺团队的积极性,扶持社区文化向精品化方向发展,丰富村居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扎实推进基层文化工作开展。

群众是文化的根,创新是文化的魂。在区文化部门的指导下,各镇(街)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保护、挖掘、梳理。目前,包河区每个镇(街)都有1-2支根植于百姓的民间队伍,形成了一村(居)一品的态势,通过举办的民间广场文艺展演,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挖掘、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使这些流传在民间的文化艺术能得以传承与发扬。

    通过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全民的道德情操、文化素养得到普遍提高。加强文化建设,振奋市民精神,不仅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既提升了城市形象,锻造了城市精神,也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实践中,我们也不断反思如何真正做好文化建设,寻找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与群众生活的最佳结合点。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只有将文化建设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满足群众需求,做强文化软实力,才能提升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而这些是每一座城市经营的重要课题。

 

                               包河区文化馆    潘杰